可扩展哈希 是一种动态散列方案,其中的目录和桶被用来散列数据。 对于静态哈希来说,可扩展哈希的优势在于,在扩容的时候,不需要重新散列所有的数据,只需要重新散列一部分数据即可。
静态哈希不等于不能扩容,只是扩容的时候需要重新散列所有的数据,并且需要重新寻找一个散列函数。
可扩展 hash 的大致架构如下图所示:
其中几个概念:
- 目录(direcotory):用来存储桶指针的数组,其中目录的大小为 2^全局深度,全局深度初始为 1,每次扩容时,全局深度加 1,即目录大小翻倍。这里需要注意,目录中会有多个指针指向同一个桶。
- 桶(bucket): 用来存储数据的数组,每个桶的大小固定,由参数进行指定,局部深度初始为 1,每次分裂时,该桶局部深度加 1。
- 全局深度(global depth): 用来确定目录的大小,此外,全局深度还用来确定数据的散列地址。例如,全局深度为 1 时,数据的散列地址为 0 或 1,全局深度为 2 时,数据的散列地址为 00、01、10、11。
- 局部深度(local depth):局部深度用来确定在桶溢出时候进行的操作:当局部深度小于全局深度时,进行桶的分裂,且桶的局部深度加 1;当局部深度等于全局深度时,进行目录的扩容和桶的分裂,且全局深度和局部深度都加 1。指向当前桶的指针的个数等于 2^(全局深度 - 局部深度)。
- 桶分裂:当桶溢出时,将桶中的数据重新散列到旧的桶和新的桶中。例如桶 A 已满,且 A 的局部深度为 1,溢出时,创建桶 A*,局部深度为 2,且将桶 A 的深度也改为 2。然后将桶 A 中的数据重新散列到桶 A 和桶 A*中。 这里更好的说法是,将桶 A 的数据进行重新散列。且散列的数据只会落在桶 A 和桶 A*中,而不会落在其他桶中。
- 目录扩容:当全局深度增加时候,需要对目录进行扩容,即将目录的大小翻倍。且将新增加的目录的桶指针指向合适的桶。例如,当全局深度从 1 增加到 2 时,需要将目录的大小从 2 增加到 4,且将目录的第 2 个和第 3 个指针指向对应的桶 0 和桶 1。对应关系为: 遍历前一半目录索引,将其最高位从 0 变为 1 即可。公式为 dir[reverse_the_highest_bit(index)] = dir[index]
流程
流程如下所示:
找到对应的桶之后,可以进行查找/删除/增加等操作。
举个例子:
此时的状态为:全局深度 1,局部深度 1,key 为"qianxi", hash(key) = 114514。
按照流程,先对 key = qianxi 应用 hash 函数,得到 114514。然后,寻找对应的目录索引 dir_index = (114514 & ((1 << 全局深度) - 1)) = 0,得到索引 0,在按照目录中所存放的桶指针找到的目录项 0 所指向的桶,随后进行对应的操作。
举个栗子
查找和删除操作这里都不讲,着重讲讲插入操作。
预设:桶的大小为 2,hash(key) = key,待插入的 key 为 1-8。
首先的初始情况为:
- 插入 1,hash(1) = 1,dir_index = 1 & 1 = 1,所以插入到桶 1 中。
- 插入 2,hash(2) = 10,dir_index = 10 & 1 = 0,所以插入到桶 0 中。
- 插入 3,hash(3) = 11,dir_index = 11 & 1 = 1,所以插入到桶 1 中。
- 插入 4,hash(4) = 100,dir_index = 100 & 1 = 0,所以插入到桶 0 中。
此时,桶 0 和桶 1 都已满,状态如下:
- 插入 5,hash(5) = 101,dir_index = 101 & 1 = 1,所以插入到桶 1 中。
问题来了,桶 1 已经满了(桶的大小固定且在这里设定为 2),而且此时桶 1 的局部深度为 1,全局深度也为 1,这就代表着,没有多余的指针指向桶 1,所以你需要首先对目录进行扩容,扩容后的目录如下:
注意到,此时的全局深度增加 1 之后为 2,而且,扩容增加之后的目录指向了桶 0 和桶 1。且此时,全局深度为 2,局部深度为 1,key 为 5,hash(key) = 5, 插入到桶 1 中。
扩容之后,桶 1 的局部深度 1 小于全局深度 2,这就意味着,有不止一个指针指向桶 1,所以,你仅仅需要对桶 1 进行分裂。首先,需要找到另一个指向桶 1 的目录项,这里就是目录项 3,将其指向一个新的空桶,然后,对目录项 1 所指向的桶进行分裂(别忘了加上新增的元素 5),即对 1、3、5 这些元素重新进行哈希:
- 插入 1,hash(1) = 1, dir_index = 1 & 11 = 1,所以插入到桶 01 中。
- 插入 3,hash(3) = 11, dir_index = 11 & 11 = 11 ,所以插入到桶 11 中。
- 插入 5,hash(5) = 101, dir_index = 101 & 11 = 01 ,所以插入到桶 01 中。
这样,就完成了桶的分裂,且没有桶溢出。
但是还个问题是?如何找到桶 1 的对分裂项桶 3 呢?假设桶 1 对应的分裂桶为桶 1*。 思路是,此时桶 1 的本地深度为 1,设桶 1 的索引号为 index,则桶 1*的目录索引号 index* = (1 << local_depth) | index,代入数据可以得到 index* = (1 << 1) | 1 = 3 = 11,所以桶 1* 对应的目录项为 3(11)。
分裂之后的状态如下:
别忘了对新的桶和分裂的桶进行局部深度的更新。
- 插入 6,hash(6) = 110,dir_index = 110 & 11 = 10,所以插入到桶 10 中。
注意,此时,桶 10 的局部深度为 1,全局深度为 2,所以,此时只需要进行桶分裂,不需要对目录进行扩容。
所以步骤如上,对 2、4、6 进行重新哈希:
- 插入 2,hash(2) = 10,dir_index = 10 & 11 = 10,所以插入到桶 10 中。
- 插入 4,hash(4) = 100,dir_index = 100 & 11 = 00,所以插入到桶 00 中。
- 插入 6,hash(6) = 110,dir_index = 110 & 11 = 10,所以插入到桶 10 中。
插入完成,且更新对应的局部深度之后的状态如下:
- 插入 7,hash(7) = 111,dir_index = 111 & 11 = 11,所以插入到桶 11 中。
- 插入 8,hash(8) = 1000,dir_index = 1000 & 11 = 00,所以插入到桶 00 中。
全部插入完成之后的状态如下:
总结
所以,动态哈希的插入过程可以总结为:
- 计算哈希值,得到目录项的索引号,从而找到对应的桶。
- 如果目标桶可以直接插入,则直接插入。
- 如果不能直接插入,如果此时桶的局部深度等于全局深度则进行4,否则 5。
- 对目录进行扩容,然后将新增的目录项的桶指针指向对应的桶。
- 对目标桶进行分裂,将该桶中的所有数据和代插入的新数据进行重新哈希,然后插入到对应的桶中。
- 如果全部重新哈希之后插入成功,则完成插入,否则重复 2-5。
cd ..